进入2013年,没有一家光伏制造企业可以盈利。
在《意见》中,桐乡市提出对装机容量0.1兆瓦以上的示范工程项目实行一奖双补。近年来,光伏企业受欧美双反影响,利润大幅缩水,造成资金链趋紧。
《意见》提出,将开辟审批绿色通道,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的建设提供便利,接入系统工程以及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部分由电网企业投资建设;同时支持设备自产自用,在桐乡市域范围内实施的项目,对其向桐乡市内生产企业采购的光伏发电集成系统、光伏终端产品、光伏发电系统平衡部件等产品,按采购价格的15%给予奖励。而此前,银行信贷对光伏行业全面收缩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介绍,桐乡市出台《关于鼓励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政策意见(试行)》,旨在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推进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此外,上、下网电量将实现分开结算,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全部自用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用户不足电量由电网企业提供,电价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执行。该市日前出台的《关于鼓励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的政策意见(试行)》,无论从扶持内容的针对性和政策含金量来说,都十分给力
记者了解到,所谓一奖双补,首先是投资奖励,也就是对实施项目按装机容量给予每瓦1.5元的一次性奖励;其次是发电补助,政府对光伏发电实行电价补贴,建成投产前两年按0.3元/千瓦时标准给予补贴,第三至第五年给予0.2元/千瓦时标准补贴;第三则是出租补助,鼓励屋顶资源出租,对出租方按实际使用面积给予一次性30元/平方米的补助。在上周五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新国六条横空出世,直指困扰光伏行业的并网发电、发电量收购、补贴发放不到位、融资困难等问题。而跟踪系统无论是单轴跟踪还是双轴跟踪,都有机械运动部分。
他透露,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和技术创新,目前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到了1元/瓦以内。这样的跟踪系统,动辄数吨重,推杆怎么推得动?又怎么可能不容易坏呢?蔡浩介绍说,这种跟踪系统除了对场地环境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施工工期也较长,还要求安装工人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因此大大增加了光伏系统的安装成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极易出现故障。首先, 针对此前平单轴跟踪技术在解决系统同心度、同轴度和平整度要求上的不足,中信博通过结构设计的创新,不仅大幅减少了钢材的使用量和系统重量,还大幅降低了成本。越过汽车,很容易就被大门对面楼房上那幅巨大的广告牌吸引,广告牌上两行醒目的大字我们为您解决精确跟踪太阳的问题。
站在那几组平单轴跟踪光伏系统跟前,这座工厂的主人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博)董事长蔡浩,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对于平单轴跟踪系统市场前景的自信。他介绍说,跟踪系统的结构表面上看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要求很高,不仅要等高,还要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
蔡浩认为,传统的平单轴光伏跟踪系统的设计,如果要满足对同心度、同轴度与平行度方面的要求,则对地基基础的要求非常严苛。目前最好的系统集成技术,集成之后的系统发电效率,大约也只有系统装机容量的70%-80%。蔡浩进一步介绍,这种跟踪系统设计,虽然能够基本实现将电池板安装在一条线上,但其鱼刺状的结构却存在着正常的机械加工误差,加上主梁自重存在挠度弯曲,因此很难保证所有电池板在一个平面上,极易出现安装好的电池板高低不平、东倒西歪的现象,不仅平整度及美观度较差,跟踪效果也会差一些;另外,由于每个电池板都是独立支撑,还带来系统的抗风载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对记者归纳此前平单轴跟踪技术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蔡浩也一一列举了中信博针对这些问题的改善和研发创新。
尽管已经将跟踪系统的成本投资回收周期降低到了两年以内,但蔡浩对此仍不满意。简而言之,在按照发电量补贴的市场背景下,有办法来进一步提高光伏系统发电量的投资商,必然会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他表示,这样的设计,很有可能造成电池板安装的高低不平,不仅电池阵列看起来不美观,实际发电效率业可能也有所损失。但由于前期国内市场主要采用初投资的补贴模式,造成光伏电站投资者事实上对系统的发电效率并不足够重视。
技术创新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谁提高的发电量多,谁的收益也就越高,这是明摆着的事。
不过,尽管投资者对于跟踪系统存在一定的疑虑,但从多数投资者都在试用跟踪系统的情况来看,跟踪技术的前景无疑值得期待。同时,此前跟踪系统通过立柱承重的点受力模式,也被改为了分散多点支撑的平台受力模式,不仅降低了对地基的要求,稳定性还大大增加,且更好地实现了系统的同心度、同轴度和平整度目标。
随着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逐渐变化,蔡浩的自信,看起来是比较理性的。我们可以让平单轴的成本与固定支架一样,甚至更低!则与地面上矗立的几组单轴跟踪的光伏系统彼此注解,竞相述说着这个工厂的故事。但由于电池板价格的快速下降,平衡部件在光伏系统中的成本占比更加突出,甚至已经接近50%的比例,市场对包括支架及跟踪技术在内的支撑部件在系统中作用的认识,也正在逐渐改变。除了在大幅提升系统效率方面的良好表现外,蔡浩表示,平单轴跟踪系统的利用,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让土地及屋面资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应用。在蔡浩看来,更现实的办法,就是通过对系统设计的优化,来实现更大化地利用太阳光照资源以激发系统的现有发电效率。他对记者表示,平单轴跟踪系统必然将大量运用,并将对传统的固定支架光伏系统集成模式形成颠覆性的冲击。
其次,此前的跟踪系统的结构设计,不仅钢材使用量大,成本也较高。国内市场此前普遍不重视系统集成技术的现象,必然将因此得到极大地改变。
在蔡浩看来,此前业界针对光伏支架及跟踪系统的看法,可能是光伏系统集成技术中最需要改变的一个观念。在他看来,多数投资者都更愿意从成本和部件效率的角度来理解光伏系统集成,而不是把光伏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产品从系统产出的角度来看待。
据蔡浩计算,与固定支架比较而言,通过跟踪系统对系统发电效率的提升,这部分成本完全可以在四年内收回,而在系统寿命的剩余年限内产生的发电量,则就成为了投资者新增的纯收益。蔡浩介绍说,相比此前的平单轴跟踪系统,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大约节省了60%-70%的材料。
这种结构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很难通过后期的安装和维护来解决。他认为,其中的原因,除了政策的引导外,与此前的跟踪系统在技术上不够成熟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是因为,光伏发电的诸多概念都是由系统部件生产商首先推广的,因此市场对系统集成之后的系统效率的理解有些不足。蔡浩认为,太阳跟踪系统就是要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而这部分集成的损失,正好可以通过跟踪技术来补足。虽然推杆的推力在上面,但力量的基础还是在地基上,因此一般要求地基采用框架结构设计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这就要求地面基础采用浇筑预制件,整个过程就跟建房子一样,地面下全是井字架结构。
特别是在当前光伏电池板和逆变器效率提升速度越来越慢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系统发电效率进而实现投资回报收益的增长,已是光伏电站投资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现阶段光伏发电广泛推广的最大难题,无疑主要是较高的成本与有限的补贴之间的矛盾。
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太阳跟踪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并不顺利。据蔡浩介绍,其实很多专业投资者都了解太阳跟踪系统可以通过提升发电量的方式来综合降低光伏系统的成本,只是由于对跟踪技术的稳定性缺乏信心,因此尽管尝试者不少,但较大规模的使用者并不多。
超过50%的成本降幅,对于主要以钢材为原材料的跟踪系统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成就。此前,发电量收购比例的未知,正是国内光伏电站投资者最大的心病之一。一两公分的误差,在建筑领域是很正常的范围,但对机械系统而言,则就不可思议了。大门口,常常有几辆满载卷扎钢板的重型汽车,在排着队等候卸货。
随着金太阳等初投资补贴模式退出市场,针对发电量补贴的模式即将粉墨登场,这必然会倒逼电站投资者向终端产出要效益,会想尽办法提高单位系统的发电量,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投资回报效益。毕竟,谁都不愿意舍弃这种有可能大幅提高光伏系统发电效率的技术。
据他介绍,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至少有两个突出的技术创新而此前平单轴跟踪系统的市场价格,约在2元/瓦左右。
他透露,中信博新一代平单轴跟踪系统,通过结构设计和技术创新,目前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到了1元/瓦以内。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太阳跟踪技术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并不顺利。